舞劇《紅樓夢》演出劇照。圖片由廣州大劇院提供
當文學名著知名度越高、形象越深入人心,將其改編為舞臺作品的工作者面臨的挑戰就越大。舞劇《紅樓夢》如何再現曹雪芹原著的絕代風華?帶著這樣的疑問,該劇日前在廣州大劇院上演期間,筆者特意前往觀摩。
該劇選取十二金釵為線,串聯起原著中諸多經典名場面,每個場面都被賦予了不同的色彩,包括服裝和舞美,以此強化每個角色的性格特色和情緒表達。例如黛玉全程多用嫩綠色加白色,羸弱而清冷;寶釵則多用粉紅和大紅色鑲金等,端莊而大氣。還有灰白色的妙玉、朱紅色的王熙鳳、紫藍色的秦可卿等,均給人留下深刻印象。
舞劇不比話劇,在沒有臺詞的情況下,劇中的動作編排及服裝樣式在表現主旨上發揮了特殊作用。舞劇《紅樓夢》的創作者巧妙地運用了“云肩”,從原作中汲取花草意象,結合十二花語,讓演員們甫一登場就能向觀眾“自報家門”,而自身服裝的獨特性又能不斷強化演員在舞臺上所塑造的各個形象,增進觀眾對角色的理解和認知。
創作者不僅通過色彩來闡釋情節,更通過環境色調賦予角色更明細的情緒表達。例如在《省親》一節中,藍色的群演加上黃色的主演,在時聚時散的編舞中襯托出元春的尊貴與不自由,通過強烈的色彩對比呼應悲喜情緒的交織;《沖喜》一節中,一邊是林黛玉焚稿斷癡情,一邊是薛寶釵出閨成大禮。主創們設計了轎子這一意象,三位舞者在轎子里外穿梭,黛玉一身白,寶釵一身紅,每一次穿梭,都形成一個故事時空,巧妙地表現了角色因誤會所帶來的戲劇沖突。
整部舞劇色調是偏冷的,即使是在元宵聚會的畫面中,金色和深棕色占主要部分,煙花盛放處,更顯出底色的悲涼?!痘ㄔ帷穭t是群星璀璨的時刻,白花鋪滿舞臺,十二金釵端坐在十二把高背官帽椅上,隨著音樂漸起,或獨舞,或群舞,褪去固有古裝外衣,以現代舞式詮釋花葬。當燈光聚焦到舞臺中間,十二金釵伏在白花之中,劇院現場無比安靜,呼應了書中那句絕唱“白茫茫大地真干凈?!?/p>
當明清古畫般的舞美一一展開,當生動典雅的形象登臺亮相,當古典經典通過年輕語匯得以表達,在舞劇《紅樓夢》中,我們看到了當代青年舞者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致敬,也看到文學經典的魅力正在年輕一代中得到發揚。人間一趟,花開有時,夢境亦會消逝,但愛生生不息,藝術傳承歷久彌新。(蔡浩杰 作者系資深媒體人、劇評人)